借鉴国际经验破解城市内涝与交通拥堵难题

30/10/2025     589

2025年10月24日至28日,由集团董事长胡明皇率领的DEOCA集团代表团在中国开展工作访问,先后组织多场专题研讨会,围绕城市防洪治涝基础设施建设经验进行交流,并结合实地考察,就越南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治水相结合方面的可行性方案开展调研。

随行单位包括A2Z建筑咨询股份公司、越南水利科学研究院以及越南水利领域多位权威专家。中方参与单位包括华设设计集团、以及在水利与地下工程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重庆设计院有限公司、扬州水利规划研究院、地下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河海大学、南华科技大学等。

代表团参观“瓜洲泵站”。该泵站以唐代建筑风格设计,装机总能力达170立方米/秒,是扬州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枢纽设施。

此次访问是DEOCA集团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借鉴全球优势资源与行业经验,更好服务于“红河景观大道”项目的研究及落地实施。集团希望通过引入系统性治水方案,将城市防涝、排水系统规划、调蓄湖建设与水量调节等综合措施有机融合,为河内及越南主要城市有效缓解内涝问题,提升城市韧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贡献价值。

DEOCA集团在推进红河景观大道项目中将治水系统建设置于核心位置

围绕“红河景观大道”项目的研究方向,重庆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院长陆志远表示,近期,重庆设计院有限公司已组织多位行业顶尖专家及核心专业团队开展深入研究,致力于探索在构建多层立体交通体系的同时,实现治水防涝、基础设施高效利用与城市功能价值提升的综合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彰显红河在经济、文化和历史上的独特价值。

DEOCA集团代表团与重庆设计院有限公司就“红河景观大道”项目方案开展交流讨论

DEOCA集团董事长胡明黄表示,在越南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信任与支持下,集团一直积极推进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并与国内外领先合作伙伴紧密协作,组织多次考察与调研,借鉴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在滨河城市发展、防洪排涝及治水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项目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针对越南多座城市出现内涝现象,尤其是河内积涝问题日益严重,DEOCA集团董事长胡明皇强调,应高度重视并科学论证项目各路段的标高设计。他指出:“必须尽快在规划设计阶段完成线路标高的科学测算与统一,这是当前‘红河景观大道’项目的首要任务。以重庆设计院目前仍沿用2013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已无法为我们的项目提供准确的预判与预警,亟需更新。”

董事长胡明皇要求,参与研究的合作单位必须使用最新水文、地质及洪水标高等相关数据作为论证基础,确保标高设计科学、精准。他同时强调,作为本项目总体咨询单位的A2Z建筑咨询股份公司,应与已投资A2Z且为中国顶尖咨询机构的华设设计集团紧密协作,凭借双方的专业能力与经验,切实提升面向越南的咨询服务质量,从本项目做起,树立标杆。他要求相关单位立即更新最新水位数据,并充分吸收近期发生于各地的异常水文情况,尤其是9月和10月红河—河内区域的突发变化。他说:“2025年10月3日,红河水位升至超一号警戒线后,河内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陈仕清已要求我立即督导咨询单位开展现场实录,确保本项目在城市规划布局、道路走廊规划及功能分区设置方面,必须符合法定安全要求并满足行洪需求。”

就此问题,越南河海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黎文义教授指出,红河水系在水文特性方面具有区别于世界其他河流系统的独特性,例如历经数千年形成的堤防体系、洪水水位高程以及5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因此,在项目规划设计研究中,除借鉴国际先进与成功的滨河治理模式外,更应充分考虑现状特点,在技术方案中因地制宜进行调整与优化。

黎文义教授表示:“在与DEOCA集团及相关单位合作过程中,我们已就质量目标达成一致。首先是确保不增加500年一遇洪水风险,其次是尽量减少对河道冲淤态势的影响,并最大限度保持河滩地貌不发生明显改变。我们已开展数学模型模拟,并在河内部分区域建立了物理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同样,水利专家杜氏丽秋建议,应及时更新来自水文技术中心的水文、水利数据,并结合红河流域各水电站的调度运行数据,为研究与精算提供充分依据。她强调:“这是对红河流域乃至越南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研究工作需收集完整、详实的全流域数据,包括上游至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及水电站的运行机制,以确保高程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听取专家意见后,董事长胡明皇强调,设计方案应兼具可行性及与各方实施能力相匹配。他表示,若能合理实施各项技术与治理措施,河内将有望从根本上改善因红河洪水水位上涨及内城持续强降雨所引发的积涝问题。这也表明,城市标高规划必须与整体排水体系方案相结合,方能实现系统化、长期有效的治水目标。

董事长胡明皇指出,若治理方案实施得当,将有助于河内解决因红河水位上涨及持续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

双功能TBM地下隧道模式被视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陆志远院长表示,从总体上看,防洪与防涝是两个不同体系。在中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内涝主要源于两大原因:一是短时间内出现极端天气;二是市政基础设施薄弱及排水系统运行效率不佳。

基于上述现状,重庆建筑设计院初步提出了一些可供研究借鉴的方向性解决方案,例如:在堤防内侧设置抽排系统,将城市低洼积水及时排出堤外;将城市停车场设计为兼具“临时蓄水”功能的复合型空间,可依据气象与水文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蓄(类似重庆长江沿岸的防涝体系);同时,可在堤外布局具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建筑与空间形态。此外,采用耐涝植物进行生态缓释也是值得研究的路径之一。

DEOCA集团与华设设计集团联合举办“越南城市防洪与排水解决方案研讨会

在综合评估各方经验, 董事长胡明皇提出“三层战略”治理思路,包括短期、中期与长期措施:短期(1–2年):全面疏通检查井、排水管网,清淤To Lich河、Ta Nhue河等关键水道;中期(2–5年):在重点积水区域布局建设现代化泵站网络,提高快速排涝能力;长期(5–10年):在城市外围建设3–5个大型调蓄湖,结合生态城市组团发展,并在重点交通走廊建设多功能TBM地下隧道。

此外,他特别强调,应同步引入智慧化治水技术,包括:城市内涝早期预警系统(IoT传感器)、实时积水监测与地图发布(AI+大数据)、屋顶绿化与透水铺装(海绵城市理念)、雨污分流排水系统规划等。该“三层战略”兼顾可行性、成本效益与可持续性,并充分借鉴东京、首尔、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城市在成功防涝方面的实践经验。

马来西亚在城市防涝方面的成功经验备受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吉隆坡SMART多功能隧道采用TBM(盾构机)技术施工,设计为双层隧道结构,实现兼具道路交通通行与汛期蓄水排涝的双重功能,成为高效缓解城市内涝的典型案例。

在研讨会上,A2Z建筑咨询股份公司总经理阮友勇博士分享了相关经验。他表示,越南多年来一直关注国际领先城市的防涝策略,特别是马来西亚SMART隧道的示范作用。他回顾:“早在2010年推动德巫咔公路隧道研究阶段,我们便组织团队学习马来西亚的成功模式,并持续跟踪其运营成效,这对越南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对于该解决方案,华设设计集团副董事长范东涛表示,这是首次接触到由DEOCA集团提出的“双功能隧道”理念。华设负责水文、水利与调蓄研究的专业团队将进一步开展深入论证,以评估方案可行性。他指出:“总体来看,我们高度认可DEOCA集团提出的双功能TBM隧道模式,这一方案兼具创新性与实施基础,尤其适用于越南城市普遍面临内涝、交通拥堵及高额征拆成本等难题,从长远来看具备可持续性。”

在会议交流环节,中国地下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专家团队展示了多种可适用于城市环境的TBM隧道断面方案,涵盖不同直径尺寸,既可满足汽车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共线布局需求,又可在汛期切换为排水通道,为城市防涝提供应急支撑。

专家普遍认为,TBM隧道在老城区和核心建成区具有显著优势:施工不扰动地面交通、可减少征地拆迁成本、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及城市景观环境,并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是应对城市高密度开发条件下综合交通与防涝需求的优选方案。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多种TBM隧道设计方案及其不同断面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分析。

为推动河内市与胡志明市建设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强适应力与快速恢复能力的国际典范城市,DEOCA集团董事长强调,应建立一套闭环式城市韧性管理模型,即:“风险识别—应急准备—实施处置—总结提升”,并通过循环迭代不断优化,以全面提升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与洪涝风险方面的安全性和韧性。同时,有必要构建覆盖地上与地下全空间的城市基础数据库与可持续城市数据中心,实现统一监测、预测预警与联动处置,为城市运行安全提供数字化支撑。

在此访期间,DEOCA集团、A2Z建筑咨询公司、越南水利科学院专家团队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前往江苏省扬州市,对当地典型治水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瓜洲泵站、扬州泵站、万福闸等项目,并与扬州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举行座谈,交流数字化治水经验。

工作组参观扬州泵站,该系统保障古运河及淮河流域排水安全

扬州水利规划研究部门负责人盛冰专家表示,越南大城市当前面临的内涝问题,与扬州在10—20年前的状况有诸多相似之处。扬州在城市建设与防洪排涝并行推进方面的经验,可为越南正在关注该议题的企业提供有益参考。他同时指出,建设TBM双功能隧道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将有望在城市治水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K实地考察万福闸调控邵伯湖水位,为扬州市中心城区提供生态补水保障

DEOCA集团表示,将在此访基础上,与国内外咨询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持续深化合作,计划开展系列专题研讨会,重点聚焦沿江沿河城市发展模式与越南主要城市长期内涝治理路径研究,特别是针对河内与胡志明市提出可实施的发展建议与系统性解决方案。

HOANG SANG - TRAN BINH